[news:title]
医学中将长期不愈合的伤口称之为“慢性创面”,亦称为“难愈性创面”导致伤口长期不愈合的原因众多,慢性创面多见于褥疮/压疮,糖
尿病、血管硬化、截瘫长期卧床等严重慢性病和急性损伤患者。伤口愈合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,主要依赖自身软组织生长、分泌生
长因子。一般伤口通过合适处理能愈合,一旦创面愈合的过程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,创面的愈合就不能顺利完成,从而形成慢性创面。
又名聚维酮碘,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聚维酮结合而成的松散络合物。常用有效碘的含量为5000mg/L
可用于皮肤、黏膜的创口消毒,也用于化脓性皮炎、皮肤真菌感染、小面积轻度烧烫伤、各种阴道炎等。
杀菌原理:可使细菌胞壁通透性屏障破坏,核酸漏出,酶活性降低,从而死亡。杀菌作用随溶液中游离碘的增多而加强。
杀菌范围:可杀灭细菌繁殖体、真菌、原虫和部分病毒。顽固者需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。
注意事项:
碘伏性质稳定、气味小,对黏膜也无刺激性,可用于小面积皮肤、皮肤伤口的消毒
有碘伏皮肤用和碘伏粘膜用2种不同制剂,务必区分清楚。
碘伏不易穿透油脂,所以对于油脂较多部位及皮肤毛囊汗腺内部的消毒效果不如酒精、碘酒。
碘伏是生活中、临床上常见的消毒剂,有杀菌力强、杀菌范围广、刺激性小、毒性低的特点,常用于皮肤伤口或黏膜的消毒。碘伏对
于创面来说仅有抗感染、消灭病原体的功效,却对促进创面愈合无直接作用。长时间使用碘伏会造成一定的危害,临床观察发现,碘
伏的滥用不仅不利于慢性创面的愈合,还会使肉芽的生长停滞、甚至加速老化,有部分病人还会发生过敏反应、皮肤瘙痒不适等不良
反应。
碘伏长期应用于慢性创面,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,亦会对创面的自身修复过程产生干扰,加速肉芽老化,不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,
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停滞。总而言之,在伤口的消毒中可以使用碘伏,但不提倡将碘伏长期用于慢性创面的治疗。
虽说碘伏是用于伤口消毒*常见的消毒剂,且同时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。但用于慢性愈合创面的消毒仍有争议。
实验证明碘伏中游离的碘离子对细胞和组织有一定的毒性。对于伤口中的成纤维细胞、巨噬细胞、单核细胞、中性粒细胞等均具有一
定毒性。
对于细胞及组织缺少血液灌注,代谢废物不能迅速被清除而残留于细胞生存的微环境,即使是低浓度的碘伏溶液也可有相对较高的有
效碘离子持续作用于细胞,造成其活性降低、代谢受到抑制。
有人指出,长期使用碘伏处理慢性伤口,可能会使感染几率增加,肉芽老化。根据上面的实验结论来分析,会发现这话不无道理。
1、慢性伤口具有愈合周期长、形成病因复杂(主要有静脉功能不全、周围血管性疾病、全身性疾病等病因)的特点。如果长期使用碘
伏进行消毒,游离碘离子会驻留伤口影响成纤维细胞、巨噬细胞、单核细胞、中性粒细胞等。而这些细胞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必需细胞。
2、洋葱假单胞菌、铜绿假单胞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 (MRSA) 对碘伏均有耐受性, 单纯应用碘伏用于慢性创面消毒, 因耐受菌得不到及时
杀灭,会增大创面的感染几率。
3、慢性创面愈合周期长。碘伏(对纤维母细胞及白细胞有毒性)长期应用到创面会和纤维组织发生慢性反应,导致表层坏死发硬形成
白色纤维板, 从而使肉芽加速老化导致伤口愈合缓慢, 这也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碘伏*为不利的因素。
4、对于慢性伤口的治疗过程中,不建议使用碘伏。如果一定需要使用碘伏要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才能使用。
其实对于慢性创面的消毒化腐生肌处理更建议使用如:殨益诺褥疮膏/席疮膏等传统中医药制剂, 这类产品对于慢性难愈性伤口的临床
效果优于碘伏,同时还能完成化腐生肌长肉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