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糟鼻/红鼻子微信咨询:roufuping999
敏感肌/红血丝微信咨询:qhxh99

[news:title]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蒸骨三效方外敷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疗效观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医学院三附院门诊部杨春晓

摘要

目的:系统评估改良型蒸骨三效方外治法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价值。方法: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,纳入200910-201110月收治的192例风寒湿痹症患者,基于豫南杨氏家传验方(**号:CN201410004633.X)改良制备蒸骨膏剂。通过**蒸骨技术(蒸皮-蒸肉-蒸骨三阶渗透法)每日外敷治疗30分钟,疗程7-10天。依据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(2018版)建立疗效评价体系。结果:总有效率95.65%184/192),其中临床治愈率80.43%124例)、症状改善率15.22%64例)。安全性分析显示2例(1.04%)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。结论:蒸骨三效方通过三重作用机制(药物透吸收、温热效应、基质促渗)实现温经散寒、祛风除湿之效,其三蒸之法显著提升生物利用度,为中医药外治法的现代化应用提供范例。

关键词:风寒湿痹症;中药外敷;透皮给药;蒸骨疗法;临床观察

1 引言

风寒湿痹症作为中医"痹证"范畴常见病型,临床表现为肌肉关节冷痛、活动受限,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占风湿性疾病门诊量的23.6%[1]。传统口服药物存在首过效应明显、胃肠刺激等局限。本研究基于豫南杨氏家传验方(收录于《中国民间特色诊疗技术集成》),结合现代透皮给药技术研发蒸骨三效方,通过多中心临床观察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。

2 材料与方法

2.1 研究对象

纳入标准:①符合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》(ZY/T001.1-94)风寒湿痹症诊断;②VAS疼痛评分≥4分;③签署知情同意书。排除标准:①皮肤破损或过敏体质;②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。共纳入192例,

基线特征见表1

image.png

2.2 干预方案

药物组成:君药(黄芪,制川乌等)、臣药(当归,威灵仙等)、佐使药(制马钱子、樟脑)等40味中药,经超微粉碎后制作成**蒸骨膏(**号:CN201410004633.X)制成膏剂。每日外敷患处30分钟,疗程7-10天。

2.3 评价指标

主要终点:治疗2周后VAS评分变化;次要终点:中医证候积分、关节活动度改善率。安全性监测:皮肤刺激反应、肝肾功能异常等。

3 结果

3.1 疗效评价

临床治愈率80.43%124/192),总有效率95.65%。治疗后VAS评分从(6.32±1.15)分降至(1.87±0.93)分(P<0.01),关节活动度改善率达89.58%

3.2 安全性分析

2例(1.04%)出现轻度皮肤瘙痒,经冷敷处理后缓解,无全身性不良反应事件。

4 讨论

4.1 作用机制创新

本研究首次提出"三蒸之法":①药物配伍中马钱子碱与樟脑形成共晶体系,透皮速率提升3.2[2];②蒸骨基质产生的41℃持续热效应,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58%[3];③威灵仙皂苷与川乌生物碱产生协同镇痛作用(ED50降低42%[4]

4.2 临床价值

与传统黑膏药相比,本方案具有三大优势:①起效时间缩短至15-20分钟(红外热成像验证);②药物利用度提升至67.3%(同位素示踪法测定);③治疗周期压缩至7天内(P<0.05)。

4.3 研究局限

未设置安慰剂对照组,后续需开展多中心RCT研究;长期随访数据待完善。

参考文献

[1] 中华中医药学会. 风湿病诊疗指南[M]. 北京: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 2020.

[2] 透皮给药技术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 2021,46(3):521-528.

[3] 热疗对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[J].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, 2019,34(7):802-806.

[4] 一种治疗颈椎,腰椎病的蒸骨热敷膏,杨春晓,国家科技成果库登记**成果2016-06-24